1、源潭镇的交通网络体系相当完善,支撑着镇内的日常运转。首要的交通干道有清佛一级公路(S354线),这条公路贯穿镇区,连接了周边地区。银英一级公路(S253线)也是重要的交通动脉,为镇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途径。清佛三级公路(Y004线)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镇内的交通压力。
2、源潭镇位于唐河县北部,素有唐河的“北大门”之称,省道240线贯穿南北并于312国道相交汇,南距宁西铁路20公里,西距南阳姜营机场50公里,沪陕高速、许平南高速公路40公里。全镇形成了以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支撑点的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3、源潭镇属于安徽省潜山市。安徽省潜山市源潭镇地处桐城、怀宁、潜山三县(市)交界,被誉为潜山市的“东大门”,是潜山市域经济的次中心。下辖13个行政村,5个社区,户籍人口5万人,常住人口8万人。
1、源潭镇是潜山市的“东大门”,也是潜山经济次中心。近年来,源潭镇经济发展迅速,2021年全镇总产值达102亿元。源潭镇以刷业集群发展为主导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
2、源潭镇的经济发展展现出稳健的态势,营造了良好的经济氛围。特色产业如网箱养鳝和苎麻纺织为其增添了亮点。该镇民营企业的活力显著提升,成功吸引了诸如湖南省长源苎麻纤维纺织有限公司、永旺鞋业有限公司以及湖南省临湘市源潭镇荞头加工厂等企业的入驻。
3、源潭镇作为临湘市的传统农业大镇,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三大支柱产业。首先,水稻和苎麻种植业是其农业的基石,全村拥有3700亩的水稻种植地,年产量达到了1245吨,而苎麻种植面积也不容小觑,达到了1200亩,总产量2700吨。这种种植业的规模和产量为村里的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源潭镇作为清远市的重要区域,以工业强镇为核心,致力于打造“绿色陶都”。它着眼长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投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源潭镇步伐加快,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5、源潭镇经济发展历程中,自2002年以来稳步提升。当年,社会总产值达到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亿元,财政收入429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773元。2005年,镇域经济实现显著增长,社会总产值攀升至248亿元,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农业产值39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9亿元。
源潭镇的自然资源颇为丰富,拥有众多高品位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铁矿、高岭土、稀土、钾长石、钠长石和水晶石等十几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瓷土和瓷砂,其储量大,品质优良,被列为全国三大优质陶瓷原料基地之一。这些矿产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更是远销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其广泛的市场竞争力。
源潭镇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东麓,背倚大别山,面向长江,毗邻桐城、怀宁两县。其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高低悬殊,境内淡水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末,源潭镇户籍人口为66371人。源潭镇是潜山市的“东大门”,也是潜山经济次中心。近年来,源潭镇经济发展迅速,2021年全镇总产值达102亿元。
源潭镇内大部分区域属于清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源潭镇总面积231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城镇规划面积182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16个村;101538人(2017年)。源潭镇是瓷沙资源大镇,瓷土储量多达6亿吨以上,是全国三大优质陶瓷原料生产基地之一。
富裕。源潭镇位于国家级风景秀丽的天柱山东麓,背倚大别山,面向长江,毗邻桐、怀两县。其地形复杂,山地、丘陵、高低悬殊,境内淡水资源丰富,有大沙河、鲁坦河、范庄河等三大河流,并拥有红旗、黄鹤塘、跃进等大中型水库。
源潭镇属丘陵地区,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青龙、大龙、大垯、迎咀、踵头、秀溪等村的丘陵地区,开采便利。源潭镇的矿产资源有:铁矿、高岭土、稀土、钾长石、瓷砂、钠长石、叶腊石、水晶石、石灰石、白坭、黑坭等十多个品种。
金紫山森林公园及枯井园保护区毗邻,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板仓自然保护区境内山峦叠嶂,涧谷幽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茂密,人迹罕至,这里鸟兽云集,构成了一幅静谧、秀丽、险奇的自然森林画卷。主要景点如斑竹潭瀑布、三井洞、龙井潭、强盗坪、凤冠石、一线岗等,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的魅力与神秘。
梅山龙宫:这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洞内有许多奇特的石钟乳和地下河,还有传说中与古代英雄梅山有关的历史遗迹。紫鹊界梯田:虽然不在板仓自然保护区内,但距离不远,是摄影爱好者和徒步旅行者的绝佳选择。这里的梯田沿山势而建,层层叠叠,尤其是在水稻种植季节,景色宜人。
在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中,板仓保护区管理机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管理为指导,以保护生态为宗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有效保护了区内自然资源,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