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2009年起,中国的旅游贸易收支状况由长期的顺差转为逆差,这表明入境旅游的总收入低于出境旅游的总支出。 中国的旅游贸易收支统计涵盖了外国市场和港澳台市场,因此得出了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结论。
2、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决定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难以为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基础保障。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一旦国内服务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必然由国外服务来填补空缺,进而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这也是自1995年以来中国持续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所在。
3、造成这种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内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增加了境外消费。其次,内地居民对外国市场的认知和偏好日益增强,旅游目的地不再局限于港澳台地区。此外,汇率波动和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也对逆差产生了影响。
4、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
1、旅游服务贸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涉及有形的实物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产品。这些服务产品的提供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而旅游者支付的外汇则直接转化为服务费的外汇收入。旅游服务贸易的综合性体现在,旅游消费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涵盖了住宿、饮食、交通、游览、娱乐等多种消费方式的综合消费。
2、旅游服务的就地商品出口特点。国际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实现了旅游服务的直接出口,为当地带来外汇收入。这种模式避免了传统商品贸易中的包装、运输、仓储、保险和关税等成本,以及相关的换汇费用,因此换汇比例相对较高。此外,旅游产品多以本地自然资源为基础,很少涉及传统商品贸易的成本问题。
3、旅游服务贸易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需要支付外币购买包括住宿、餐饮、交通、游览、娱乐等在内的多种产品。这些产品是物质和非物质的多种产品的组合,具有综合性消费的特征。同时,尽管旅游经济部门和行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提供的服务过程是整体的。
4、就地服务出口:旅游者到该国后,以外汇支付服务费用,这使得旅游服务劳动具有了就地服务出口的特性。通过这种方式,旅游服务能够换取大量的外汇收入,这与传统商品出口有所区别。 综合性和整体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用外币购买旅游商品,以满足其消费需求。
5、就地商品出口。旅游服务贸易规则的发展特点是就地商品出口、就地服务出口、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
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2017年的GDP均已超过8万亿元,超过了俄罗斯整个国家的产值。与越南45万亿元的水平相近的,是我国的山西和贵州两省,山西2017年的GDP为49万亿元,略高于越南,而贵州为35万亿元,略低于越南。
土地面积与气候 越南的国土面积大约为331,688平方千米,气候上与中国云南省相近。地形特点 越南的地形以丘陵和森林为主,平地面积占比不高,大约20%,而山地和丘陵各占40%,森林覆盖率高达75%。北部地区由高原和红河三角洲构成。东部则由沿海低地、长山山脉和高地,以及湄公河三角洲组成。
越南全国的GDP确实比不上广西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数据,2014年世界各国GDP排名越南排名第56位,GDP总值在15876亿美元。而广西201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在31430亿元人民币(2014年)相当于524亿美元,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越南2019年GDP为2619亿美元,大约是17000亿人民币,相当于我国的山西省。